发布时间:2024-08-15 来源:
近日,辽宁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副教授何超博士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范小东博士的合作论文“The Paradox of Search Intensity”被理论经济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JET)接收。
该文的发表是辽宁大学经济学部教师近两年继在经济学各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如RESTAT(余淼杰),JPubE(陈锋),JDE(余淼杰;殷立娟),JEMS(高明)、JLE(杨哲)之后发表的又一“双一流”建设标志性成果,表明辽大的经济学科“双一流”建设又获新的突破。
论文简介:
在标准的劳动力搜寻匹配模型中,失业工人的搜寻强度是顺周期的(经济越差搜寻强度越低),而且工人更高的搜寻强度会增加匹配效率和企业创造就业的激励。这两个预测都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不符。为了解决理论和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本文在离散时间的标准模型中允许工人同时在多个市场上找工作,并且可能在多个市场都得到录取。此时,不利的经济冲击就可以提高工人的搜寻强度,因为随着当地找到工作概率的下降,工人就更有动力去更多的市场中找工作。相比之下,在连续时间、单市场的标准模型里,搜寻强度的边际回报不依赖于既有搜寻强度的回报,因此搜寻强度是顺周期的。本文这种在广度上的搜寻强度的提升将导致更多的工作录取被拒绝,反过来又抑制了企业的就业创造,降低匹配效率。录取拒绝的外部性还可能导致多重均衡。在经过校准的模型中,一个短暂的金融危机可以导致工人的搜寻强度和失业率的持续增加。金融冲击比生产力冲击更有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创刊于1968年,影响因子为1.4,属于Elsevier出版社,为经济理论方面公认的国际顶尖期刊。
作者介绍:
何超,辽宁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所著论文曾发表于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和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一流杂志上。教学方面,他还曾获上海财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范小东,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201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CEPAR)的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劳动经济学和人口老龄化,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Economic Journal等国际顶尖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