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来源:
2024年11月8日,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主办,中国银行研究院、纽约分行承办的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世界经济与中国2025:多重挑战下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新格局”在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召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主持会议。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会长、中国银行董事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葛海蛟致辞。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经济学会会士、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余淼杰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和逆全球化势力抬头的挑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中国经济明显进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机遇大于挑战,可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余淼杰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了重点分析:第一,创新为第一动力。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和量子技术八大类新兴战略性产业应侧重于“从0到1”自主研发创新,其他产业应侧重于技术改进、创新深化即“从1到N”的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要做好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科技革命性突破“三篇大文章”。要持续推动规则、规制、标准及管理创新。第二,绿色为普遍形态。要注重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做好风、光、火、核、储的统筹“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运输和储能产业的发展。所谓的“产能过剩”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存在过度供给,也非中国独有。产业补贴并非中国独有,有利于创新研发和绿色化的产业政策补贴并不违反WTO规则。第三,协调为内生特点。要推进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和行业协调发展,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要素市场统一和产品服务统一,特别是产品实现内外贸“三同”目标,做到同质、同线、同标准,重点通过降低有形物流成本和隐形交易成本,改善营商环境。第四,开放是必由之路。要构建“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扩大服务贸易、中间品的出口,拓展线上贸易和绿色贸易,加速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对外开放新格局可从出口目的地多元化、进口规模扩大化即同步扩大中间品进口和国内中间品的生产、服务贸易补短板、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引进外资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差异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六方面着力。第五,共享为根本目标。要推进WTO改革,重启争端解决机制,改革重点不在于多边化而在于诸边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朱民,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高级独立董事、渣打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杰拉德・里昂斯(Gerard Lyons),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等来自海内外高等院校、智库、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200余位嘉宾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