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9 来源:
11月28日下午,辽宁大学宋则行名家大讲堂(第二十一讲)在蒲河校区纪检监察大楼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科学、正义与法学方法论》的学术报告。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出席报告会并致欢迎辞。报告会由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闫海教授主持。
余淼杰向车浩教授莅临辽宁大学传经送宝、受聘担任辽宁大学名誉教授表示诚挚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向与会师生隆重介绍车浩教授在刑法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包括刑法教义学本土化、中外刑法学对比研究,以及推动刑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成果。他表示,车浩教授为我国法治建设和刑法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学界公认的杰出典范。
报告会上,车浩教授首先围绕“科学与世界观”这一宏大话题展开,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法学是否是一门科学。他认为,科学应具备“能形之于外”且“结论可被反复证明检验”的内涵,而“不能被反复检验”的非科学意识形态则被称为世界观,科研工作者要在脑海中保持科学与世界观的平衡。随后,他对职业法律人应当具备的“正义”进行阐释,职业法律人应当具备面向科学与非科学的两个层次的正义感:一是与普通人所共享的道德上的正义感,即可以被描述为法理念的情感倾向等;二是只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职业法律人才能具备的技术性“法感”,其与法学方法论密切相关。最后,他阐述了正义感与法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销售假药罪”“非法经营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等罪名的典型案例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生动展示了职业法律人如何在具体案件中充分运用“决疑”的思维和方法,带领同学们切实感受职业法律人的正义感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最后,余淼杰校长为车浩教授颁发辽宁大学终身名誉教授聘书,法学院院长闫海教授为车浩教授颁发辽宁大学宋则行名家大讲堂纪念盘,纪检监察学院院长路军教授为车浩教授赠送纪念照片,法学院副院长李岩教授为车浩教授赠送《辽宁大学智库报告》,《辽宁大学学报》原主编邢志人教授为车浩教授佩戴校徽、赠送校帽,法学院教师代表张云鹏教授为车浩教授献花致意。与会嘉宾一同合影留念。
本次报告会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和法学院主办,来自经济学部和法学院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师生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
主讲嘉宾简介:
车浩,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担任北京大学法律与社会专业学位分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学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外法学》副主编。兼任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公安部法制局特邀专家。荣获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优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研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多项荣誉。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刑法学、刑法哲学与刑事政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文9篇,著有《阶层犯罪论的构造》《刑法教义的本土形塑》《车浩的刑法题》等多部专著。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讲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刑法案例研习》。针对法治焦点和影响性案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法律评论》等媒体上进行专业解读,发表浏览量10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