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6 来源:
3月6日,央广网报道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建议创建沈阳东北亚国际证券交易所,现将原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 杨柳青)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国际经济学会会士余淼杰建议创建沈阳东北亚国际证券交易所。他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探索制度型开放的进程中发挥支撑作用。设立东北亚国际证券交易所,有利于充分发挥沈阳的战略区位优势、金融资源优势和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政策优势。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开放合作框架中,加快与国际经贸和金融服务规则的接轨,通过金融这个“小切口”,来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大文章”。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国际经济学会会士余淼杰
在余淼杰看来,创建沈阳东北亚国际证券交易所是我国以东北亚为切入点、服务带、辐射圈,积极主动打造国家对外开放北大门、服务辐射东北亚新高地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有力举措,有利于我国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此外,在沈阳设立东北亚国际证券交易所,鼓励东北亚金融服务联动先行先试,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补足东北地区金融服务短板,对实现新时代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余淼杰表示,东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但在近年来“老原新”产业升级过程中,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依旧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增长壁垒等问题,在沈阳设立交易所能够有力破除“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困境,助力符合条件、注重研发创新的优质中小企业公开发行上市,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在东北亚地区进一步开拓日韩等海外市场提供融资支持。同时,制度设计方面也可参考北交所的IPO注册制和转板机制,完善东北亚国际证券交易所同沪、深、北交易所的协作机制,兼顾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问题。
余淼杰强调,同时,也要明确与北交所及沪、深交易所差异化定位,在借鉴学习沪深港通基础上持续、审慎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并完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与引进制度,为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人才保障。依据沈阳东北亚金融中心建设所需的紧缺金融人才编制目录,并制定一套针对金融人才的共享或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沈就业,促进东北亚地区人才交流共享。
在金融安全方面,注意增强风险审慎监管,健全金融法律法规,守住开放条件下国家金融安全底线。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及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开发智能化风险分析工具,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识别、防范、预警和处置能力。同时,探索同东北亚国家间征信信息共享与金融标准互认互通,打通数据孤岛,及时披露各类金融产品的风险状况,防范金融风险跨区域、跨市场传递共振。此外,支持高校与证监会、高端智库等在金融治理、法规建设、信用服务及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研究,在以制度型开放提升我国金融话语权的同时,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底线。
链接:https://finance.cnr.cn/ycbd/20240306/t20240306_5266186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