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大首页 English 收藏本站 管理登录
学部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部快讯 正文

新经济学家|余淼杰:从经济学的六个视角看“产能过剩”

发布时间:2024-06-13 来源:

6月12日,新经济学家发布了全国人大代表,国际经济学会会士,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在新经济学家智库研讨会上的发言,现将原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余淼杰:从经济学的六个视角看“产能过剩”  

undefined    

经济学家、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在新经济学家智库研讨会上的发言,略有删改。  

余淼杰:经济学视角看“产能过剩”  

我们今天研究讨论的话题是关于“是否因为产能过剩导致美国对产品进行反倾销”。在这个逻辑下,他们认为产能过剩,导致了中国的产品低价出售,因此他们必须进行反倾销。  

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呢?首先我的观点很明确,这个逻辑当然是不成立的。  

我讲六句话。  

产能过剩指控并不成立  

第一句话,是不是存在产能过剩,以及产能过剩是不是中国所独有的?  

所谓产能过剩,就是说实际产能跟潜在产能之间的一个差距。我们之前也做过一些研究,2018年我和团队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衡量与生产率估算》,讲了产能过剩的衡量。  

产能过剩的衡量刚才也有老师讲到有几个方法。其中一个是叫做调查法,比如说国家统计局采用的就是调查法。调查法的做法是根据一个峰值——比如说一个企业产能曾经最高的峰值,现在的产能跟当时峰值产能之间的差距,就叫做产能过剩。调查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一定不足的话,就是说因为对一个简单的产品或者简单的企业也许可以这么调查,但是对这些复杂的企业或者复杂的行业的话,这个方法显得比较简单、比较不科学。另外一个缺点是它这个调查的样本量很有限。应该说这个方法还是比较粗糙的。  

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包括美国经济学家,也包括我们自己,做了一些改进。改进的方法其实就是用资本折旧,从企业的数据看资本折旧的差距。换言之,如果我们产业的水平比较高,技术比较高的话,产能比较大的话,它资本折旧也比较大,从资本折旧就可以反推出产能过剩的情况到底结果怎么样。正如刚才有老师所讲到的,基本上中国在2013年的话是79%左右,就是说产能利用率达到79%。其实相对其他国家来讲的话,这是一个合理的空间。  

我这边还有当时的数据,美国2000年到2012年他们的平均数是77.7%,欧盟的话是78.1%,巴西是81.6%,中国是79.9%,可以看到这个数字其实差别不大。换言之,如果说中国存在产能过剩的话,那欧盟、美国或者其他国家也存在产能过剩。  

为什么大家都采用产能过剩这个词呢,因为一般来讲的话,就好比说你现在100分,然后你考九十几分,你还有一定差距,但是100分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其实也同意其他专家所讲,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种伪命题。当然大家约定俗成用产能过剩这个词,表明它是存在着一定的生产率并没有用到。  

产能过剩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    

第二句话,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说存在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就从四个方面来学习或者分析。第一个从企业,第二个从行业,第三个从政府,第四个从市场。  

从企业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某些行业大家认为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那么企业会蜂拥而至,在经济学上就是潮涌现象或者羊群效应。比如说现在的电动汽车,包括以前有不同的产业,都有潮涌这种情况,这是企业的一个自主选择。    

从行业的角度上讲,比如说钢铁或者是光伏,原来的八大产能过剩的产业,电解铝、水泥、钢铁、化工,像之前还有船舶,传统的八大产业的话,它(过剩)基本上一个原因是进入的门槛比较低,然后属于粗放型的投入,不是集约型的投入,所以大家一哄而上。  

另外一块的确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原因,地方政府原来利用地方投资平台,他们也有一些产业政策补贴,也的确存在这个问题。  

更为重要,或者说最重要的角度,我个人认为是市场的角度。换言之,我们现在之所以出现所谓的产能过剩,并不是真正的产能过剩,而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我再强调这个观点,所谓的产能过剩是因为我们有效需求不足。正是因为现在需求比较疲乏,所以的话我们生产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出去企业就减产,但是这样的话可能就和你潜在的产能之间有一定差距。  

这个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就导致了所谓的产能过剩。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到底是因为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还是说因为我们产能过剩,然后倾销,这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  

这有点类似于美国1929年到1933年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讲?如果我们说今天中国不是有效需求不足的话,我们也可以说当年美国不是有效需求不足,你甚至可以说当年之所以把牛奶倒到河里面,是因为牛奶生产太多了,但显然不是。显然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大家没钱买牛奶。所以我们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种指控真的很荒谬,这是第一个。  

目前来看,真正产生所谓产能过剩的本质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就是说只是有效需求不足,没意义。其实我们也存在着这种潮涌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客观上来讲的话,2008年之前,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那时候整个全球经济平衡。那时候为什么也有所谓的产能过剩情况,主要是潮涌现象,但现在的话潮涌现象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最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这是我讲的第二句话。  

中国出口的强大源于规模经济递增  

第三句话是说,现在中国强大的出口,我们现在41万亿的外贸总量,我们的出口全球第一。我们的强大的出口能力来自于什么呢?强大的出口能力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产品的比较优势,另外的话是由于我们很好地利用了一个不断扩大的国际大市场  

虽然不能叫做国际统一大市场,但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大市场,换言之的话,现在你的产品之所以卖出去,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你的比较优势的,你的产品比别人便宜,然后你的产品的竞争力高,这叫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并不能解释故事的全部。换言之的话,比较优势可以解释南北国家,北方国家、南方国家这种区别,你比如说我们之所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因为劳动成本低,这没有问题。  

那为什么要向美国卖汽车呢?或者说你为什么向美国卖电器呢?不能够说中国跟美国的要素有很大的区别,或者说为什么美国和德国之间他们一样相互卖汽车?主要是规模经济递增,就是克鲁格曼的故事。  

所谓规模经济递增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把市场做大之后,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然后企业能够卖出去更多,挣得更多,大白话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的话并不说是因为中国有补贴,换言之哪怕中国没有任何补贴的产业,你也可以看到它的出口很多,这是可以有力驳斥的这一点。  

中国的产业补贴不违反WTO规定  

第四句话,中国到底有没有产业补贴?有,我觉得我们可以大胆的说。有没有产业补贴,有,但中国的产业补贴基本上、总体上不违反WTO的规定。这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说明这一点。  

为什么这个重要呢?WTO规定的话它有三类,一类叫做绿色,一类是黄色,一类是红色。  

什么叫绿色呢,如果说我们的补贴是用于研发的,这种是合理的。如果说补贴是专门用于出口的,或者是进口替代的,那是违反WTO规定的。我们现在中国有没有任何一个法规或者是规定专门用来出口补贴?换言之,所谓出口补贴就是说,你只要出口我才补贴,你不出口我不补贴。我看着没有,查了很多资料,没有说只有出口才补贴。  

当然我们对这个产业有补贴,补贴之后它不只是卖到国际市场,还卖到国内市场。第一,这没有违反补贴的规定。第二,其他国家,刚才很多老师都讲,比比皆是,对不对?所以的话这点我觉得我们要非常明确地讲。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话,我们更多的补贴是绿色补贴,而且这个绿色补贴不只是中国企业可以申请,外资企业也可以申请。比如宝马,它来中国投资的话也一样可以申请研发的补贴政策,这是我讲的第四点。  

维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第五点,美国所谓的产能过剩,然后采取反倾销的说法证据不足、力度无理  

为什么说证据不足呢?如果说美国一个国家,作为WTO成员国,要对另外一国产品反倾销,它必须说明因为这个国家的低价销售的产品对它本国的市场形成一个本质性的、不可替代的伤害,请大家注意这两个词,叫做本质性的伤害,这个叫做Substantial Injury.  

显然不是这样子,比如说我举个例子,中国不出口新三样,美国能出口吗?美国之所以不能够出口新三样,不是因为美国没有补贴,而是因为美国不存在全产业链的配套,或者说是美国的产业空心化所导致的。换言之,现在中国的新三样并不是因为补贴才能够出口,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的话我们再看看,如果说美国的逻辑是对的话,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所出口的产品中增速最快应该是这些所谓的产能过剩的产业,或者说出口金额最大的应该是这些所谓产能过剩的产业。有没有这种现象?没有。去年的数据显示,这些企业出口的产品中最多的是机电产品,然后第七位、第八位才到钢铁,钢铁1千亿美元,机电产品1万亿美元,所以的话这个是量差了一个数量级。换言之,中国出口金额最多的并不是产能过剩的产品,然后增速最快的不是产能过剩的产品,所以他们这么讲话缺乏证据。这个是所谓的证据不足  

为什么说力度无理?刚刚各位领导也讲到,5月份的话,拜登的反倾销税的管理法,百分之百是严重违反WTO的规定,因为一般他们是这么判断,看你们的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是市场经济国家的话,它的反倾销税率是37%,如果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的话,它的税率它可以达到100%,所以它对把中国定义成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是我一直都在认为说这种力度非常大。如果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的话,我还真的看不出哪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比较强。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这么讲?你看我们现在市场上定价难道不是通过供需来定价吗?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的话,他们现在这么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理由就是说,你看我们美国现在都这样子,然后中国和美国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不是。因为如果美国做的好,而中国没有跟我一样,所以你这不是市场经济。这个比较是不对的。    

我们要对比的是,你美国人均收入在12000美元的时候,你的制度是怎么样,也就是说应该对比在同等收入的水平的制度差别。比如说对比1950年的时候,1960年的时候,我们现在的产业政策有没有50年代、60年代美国产业政策或者70年代的日本的产业政策那样,他们怎么理解?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一直这么讲,我们争取第三世界的这种发展中国家地位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如果是市场经济地位,就挡住了很多的这些决策,很多争论、争辩,在国际舞台上争辩,我们直接跟他们有理说理。  

应当大力发展国内统一大市场  

最后一句话说我们该怎么样应对?讲四点个人不成熟意见,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个的话,我觉得还是要做好外宣的工作,讲好中国故事。明明是我们中国吃了亏,但是没有把道理说出来,还好像我们理亏,这是非常不对的。我觉得我们就应该是未来要避免这种情况,先就事论事,然后根据它的规则一个一个变,然后咱们再一个一个讲。  

第二点的话是从反制的角度上讲,它美国现在采取这种反倾销,我们一样,就是说有理有据有节地进行反倾销,应该做好应对准备。  

怎么样的做好应对准备?我觉得有两点,一点就是培育新质生产力,产能过剩它是不是个伪命题,或者说到底是不是认同这个有没有产能过剩,最重要的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的确是一个方向,我想这也是理解了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提新质生产力,而且说新质生产力到底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绿色化跟数字化是两个基本的方向。  

另外的一点就是说,积极培育国内大市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有没有办法,短期之内最客观、最实际的一定是投资。出口的话现在全球这种大环境,不可能太多。消费拉动当然很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培育消费就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收入提升怎么样培育消费,所以短期之内就是拉动投资。  

再说两句话,一般讲投资就说有什么投资饥渴症,然后说4万亿等等,其实我觉得当时这样埋怨4万亿真是太不公平,就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请问当初如果没有4万亿的话,中国怎么跳出危机。你以为说中国有4万亿,美国没有吗?不但有,而且刚好是4万亿,7000亿美元,当时的汇率差不多是6点多,所以差不多4万亿,所以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不要被忽悠。  

最重要的事情是积极的培育国内的大市场。你看我们就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说一句话,你看美国它的外贸当然也跟我们差不多,我讲到贸易总额这方面也差不多,你看美国的贸易到底是外贸还是内贸为主。当然是以内贸为主,美国的外贸只占了GDP的四分之一,然后内贸占了四分之三,整个欧盟更加一样,作为每一个单独国家的话,无足轻重,合在一起的话,它才能形成统一大市场。  

我想如果说我们要深化改革,假设只能做一件事情的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育国内统一的大市场。    

管涛(研讨会主持人,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我有个问题,对策建议里头讲是要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但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刚才大家可能还没有深入谈的,针对我们的新三样,实际上是不是它也有一个目的,就是遏制我们的产业升级,因为新三样某些方面它代表的就是战略新兴行业,我们要培植新质生产力。  

余淼杰:我一直认为新三样的主要的出口国家不应该是欧盟,而应该是大量的新兴工业国家,尽管这些国家一开始市场比较小,但慢慢地扩大,包括像中亚一带一路这些国家,你可以看到去年的绿色方面,中国的绿色贸易占了全球贸易14.5%,所以绿色贸易的产品其实应该是我们主导的一个方向,包括电动汽车以及光伏、电池,因为现在的话双碳是唯一全球能够合作的领域。  

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1645470491190903&wfr=spider&for=pc  


崇山校区: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邮编:110036

蒲河校区: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编:110136

武圣校区:辽阳市白塔区青年大街38号  邮编:111000

中国沈阳 辽宁 大学 Copyright by 辽宁大学